談談作文的“寫”與“作”
内容简介: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,一想到写英语作文,就会头“大”。他们常常苦思冥想,所谓“写”的过程应该与中文写作没有很大区别,无非是扣题,构思,表述。惟一写这篇文章当然离不开叙事,全文可能叙述一件或多件事,那么这一件或多件事各例如,有一篇例文的第一句是这样的:Shetakesusintothema“写”以后,你还有一个“作”的过程。所谓“作”,就是“精雕细作”。英语初我们在写完初稿以后,不妨让自己的好友读一下,看看他是否明白文章的每一个句处理完了表述问题以后,就进入“深加工”阶段。英語寫作最强调韵律感,即使是某个大诗人曾经说过:诗是“写”出来的,而不应该是“作”出来的。但对我们英絕da(大)多數的英yu(語)學習者,一想到寫英語作文,就會頭“大”。他們常常苦思冥想,然後草草而就,只求按時“交差”,別的就顧不上了。這種狀態下炮制出來的“大作”,其質量可想而知。
對初學者而yan(言),一篇英語作文的過程,zhi(至)少應該包括兩個階段,“寫”與“作”。
所谓“写”的过程应该与中文写作没有很大区别,无非是扣题,构思,表述。惟一要特別注意的是,我们写ying(英)语作文时,一般要求的字数比较少,所以我们在文章的结构上geng(更)须zhu(注)意突出重点,集中火力。在非重点部分,不要随便发挥,而应该尽量直奔主题。以某次征文比赛为例,题目是The English Teacher I Admire Most,那么文章的重点应该是讲述why I admire him/her,what is so special about him/her,what I see in him/her,what has made him/her such a wonderful teacher等等,你可以状貌,但主要应该是“写神”,狀貌应该简短,应该只起铺垫的作用。
写zhe(这)篇文章当然离不开叙事,全文可能叙述一jian(件)或多件shi(事),那么这一件或多件事各自所占的分量应该有分寸,使整篇文章保持平衡。叙事时应该直奔主旨。英語寫作的传统非常注重所谓的topic sentence----能够统攝全文或者全段的句子。这個句子最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,然后在文章的结尾处用不同的表述呼ying(应)这个句子。
例如,有一篇例文的第一句是这样的:She takes us into the magical English world。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topic sentence。这一个句子就足可xi(吸)引读者,让读者相信作者心中对她确实有一种毫无保留甚或“五體投地”的admiration,接下来就会有兴趣了解她究竟有怎样的magic power,让学生如此着迷。这篇文章的结句是her charisma(魅力) is unbelievable,非常有力度,charisma与unbelievable两个词巧妙地呼应了magic这个词。文章需要topic sentence,mei(每)个段落最好也要有这樣非常powerful的topic sentence。构思完成以后,就是落笔表述的过程。这個过程应该迅速,最好能够一气呼成,不要过多地顾忌是否犯了语法错误,或者表述是否清楚。不要犹猶豫豫,一步三回头,因wei(为)在完成了
“寫”以後,你還有一個“作”的過程。所謂“作”,就是“精雕細作”。英語初學者常常覺得自己“眼高手低”,想表述的意思難yi(yi(以))成wen(文),本來很精致的“意”卻表現爲頗爲笨拙的“文”。這當然與我們掌握的詞彙有限相關。但是,我們有限的詞匯與表達,經過適當的調度與搭配,還是可以“作”出好文zhang(章)來的。
我们在写完初稿以后,不妨让自ji(己)的好友读一下,看看他是否明白文章的每一个句子。因为作者自己常常把想到而没有表述出来的信息也read into the article,因此不容易发现表述不清的问题。
處理完了表述问题以后,就进入“深加工”阶段。英語寫作最强调韻律感,即使是高深的学术文章,读起来常常也会很有“乐感”。这种“乐感”主要来自于句子结gou(构)的变化与组合。简而言之,就是长短结合,错落有致。英语的句子结构变化比较多,但我们在写作时受汉语的影响很深,写出的句子常常整齐划一,缺少变化。我们在加工时,就要有意地想:某几个简单句能加工成一個復合句或者复za(杂)句;我们De(的)每一个句子的主语是否都是“人”(从头到尾都是he或者we),是否可以用一个抽象名词或者一個ing结构来充当其中某些句子的主语,以此构成主语的变化;在一个“意群”中,是否每個句子都是以主语开始;是否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都是简单的一个动词,能否把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改成词组;能否构成一个又一个“短句+长句+短句”的意群组合;对于每一个表述,都可以想一下,这种表述是否太中文化,英语是否有更简单的表达。
某個大詩人曾經說過:詩是“寫”出來的,而不應該shi(是)“作”出來的。但對我們英語初學者而言,在練習時,還是應該一次又一次地、有意識地經曆這樣的“作”的過程。“作”多了,方能在“臨戰”時潇灑地“寫”。
頁:
[1]